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曹华 香甜的水果挂满枝头,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眼下,正值新疆果蔬丰收上市季节,许多挥洒汗水的劳动者,在果园、菜地里收获着幸福。 在新疆,果蔬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且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重要产业。近年来,新疆果蔬产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疆优质果蔬产品走向国内、国际市场,果蔬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产业。 扩大规模优化布局拓展优势 得益于独特的水土光热资源,新疆成为生产高品质果蔬的理想之地。新疆不断扩大果蔬产业发展规模,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集聚,逐步形成了果蔬产业聚集发展新格局,极大地提升新疆果蔬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年,新疆林果种植面积约万亩,果品总产量达万吨(不含兵团)。目前,新疆林果种植面积占全国林果种植面积的13%,基本形成了南疆环塔里木盆地林果主产区和吐哈盆地、伊犁河谷、天山北坡三个林果产业带,其中,红枣、葡萄、香梨的面积和产量排全国第一,核桃排全国第二,苹果、巴旦木、新梅、石榴等名、优、特、新品种以优良的品质得到市场青睐,展现出强劲的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红色产业的崛起进一步强化了新疆果蔬产业的发展优势。新疆的番茄加工产品远销欧美、非洲、中亚等地,番茄加工生产能力和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形成番茄酱、番茄沙司、番茄红素等十几个产品系列,连续多年居新疆制成品出口创汇额首位。 另一红色产业的代表产品是辣椒。目前,新疆辣椒种植面积多万亩,辣椒总产量超过50万吨。在新疆辣椒主产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环焉耆盆地,辣椒初级加工发展迅速,辣椒不仅是食用材料,还可以提炼色素。 设施蔬菜种植发展迅猛。年,新疆启动实施南疆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已形成了深冬以标准日光温室生产为主,春秋以大小双膜拱棚生产为补充的生产模式。如今,南疆地区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占全疆种植面积的80%,成为新疆最重要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 提质增效果蔬品质越来越好 产业要获得长远发展,离不开产品质量的支撑。近年来,新疆果蔬产业在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狠抓质量和品牌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提升了新疆果蔬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 叶城县有“中国核桃之乡”美誉。眼下,该县60余万亩核桃进入采摘季。“我们家有6亩核桃,去年卖了1.2万元,今年核桃产量更高,品质更好。明年我打算再承包10亩地,提高经济收入。”叶城县依力克其乡琼艾日克村村民阿依努尔·吐尔逊说。 阿依努尔多种核桃的信心来自于叶城县开展的核桃种植标准化管理,不仅提高了核桃产量,还提升了质量,让核桃不愁卖。今年叶城县核桃产量预计13万吨,种植户人均收入将比去年增加0元以上。 新疆启动实施了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在全区形成了“五级书记抓林果”工作机制,新疆林果商品果率由年的60%提高到年的86%,果品质量大幅提升。 8月以来,特克斯县座大棚的西红柿迎来丰收,出产的优质西红柿远销广州、南京、重庆等地。“我家有6个蔬菜大棚,全部种植西红柿,每个大棚的收入超过1.5万元。”特克斯县呼吉尔特蒙古族乡团结新村种植户尹兴祥说。 特克斯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露地蔬菜标准园,打响绿色蔬菜品牌,打造西红柿、辣椒、葫芦瓜、香菇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实现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有力推动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延链强链新疆果蔬走出国门 果蔬产业一头连着农民的田间地头,一头连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近年来,新疆果蔬产业从初级生产向深加工迈进,育种、种植、采摘、加工、销售链条不断完善强化,越来越多的新疆果蔬产品走向国内、国际市场。 在库车市二八台镇拉依苏村新梅种植基地,每天有4—5吨新梅搭上冷链运输车运往北京、上海、青岛等地市场。 新疆的林果产品还走出国门,比如,阿克苏地区苹果汁生产加工企业向俄罗斯出口苹果汁,南疆地区通过中欧班列将核桃、红枣销往欧洲市场,库尔勒香梨出口到东南亚市场等。数据显示,近年来新疆年均外销果品达多万吨,约占年产果品总量的80%。 新疆良好的口岸环境为果蔬产业外向发展创造了条件。 塔城地区巴克图口岸是我国批准的西北首家绿色农产品快速通关口岸,当地近年大力发展果蔬出口,巴克图口岸农产品出口大幅增加,今年前7月,农产品出口2.92亿元,其中,对俄罗斯出口同比增长.6%,对哈萨克斯坦出口同比增长.7%。霍尔果斯口岸,今年前7月出口果蔬3万吨、贸易额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3.8%、14.5%。 便利的区位优势,吸引外资到新疆投资蔬菜产业。年,中韩合资企业新疆梨树龙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伊宁县投资2.7亿元分期建设高标准玻璃温室及配套附属设施,通过发展高科技、环保型、生态型农业,以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推动创建高端蔬菜品牌。目前,该公司无土栽培种植的彩椒已出口到哈萨克斯坦。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支撑。“十四五”期间,新疆将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培育发展果蔬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取得更大成就。
(责任编辑:高原)
来源:中国经济网乡村振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