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11日消息(记者喜饶旺德)民族地区大多既是资源富集区,也是生态屏障区、自然灾害易发区。全国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其中万平方公里分布在5个自治区以及25个自治州。民族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任重道远。
7月的新疆伊犁特克斯县喀拉峻大草原水草丰美,牛羊成群。喀拉峻大草原被纳入水源涵养区禁牧范围以来,15.9万亩草场得到有效保护,很多牧民发展起了牧家乐,热斯沙尔德·铁克因白每年光牧家乐收入就有八万元,而且家里的45亩草场还能得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热斯沙尔德·铁克因白:“(现在)草原上绿绿的,草也漂亮。来的游客也会越来越多。”
在内蒙古,一片片巨大的太阳能光伏板阵静静躺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库布齐沙漠中。这是亿利集团库布齐沙漠生态太阳能光伏光热治沙发电综合示范项目的现场。该项目应用“治沙+种草+养殖+发电+扶贫”五位一体的复合生态太阳能治沙新模式,既有益于周边农牧民稳定增收,又有益于沙漠治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目前,生态光伏治沙项目已成功输出到河北坝上、甘肃、新疆等受荒漠化困扰的地区。
在东北,近些年来,通过实施一系列保护措施,东北虎数量呈现恢复性增长,终于实现“王者归来”。珲春市环保局副局长金喜:“目前,珲春市境内已累计监测到31只东北虎和33只东北豹。珲春更是吉林省,乃至我国野生东北虎豹分布数量与密度最高的地区。”
从年,西藏率先在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展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拆除围栏,名农牧民专业管护员实行网格化保护,不仅有利于对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保护,对国家藏西北羌塘高原荒漠化生态功能区的安全也意义重大。
西藏自治区林业厅副厅长宗嘎:“(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高寒特殊区域群众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脱贫攻坚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