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班长!机房设备出故障了......”
11月30日凌晨四点三十分,熟睡中的董博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他立即翻身下床,披上外套,飞奔到机房,打起十二分精神,对设备故障进行检查、排除……
十五分钟后,故障消除,设备恢复正常。董博长舒一口气。
窗外依然漆黑一片,此时的董博已毫无睡意,又对机房其它设备进行摸排检查。
董博是伊犁森林消防支队警勤排通信班副班长,自创一套“武功秘籍”,“望、闻、听、检、测”就能快速解决“疑难杂症”。10年来,他“手到病除”多少故障,自己都数不清,人称“董大拿”。
其实在成为“董大拿”之前,他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门外汉。新兵刚下队的第一天,他对支队密密麻麻的线路和轰轰作响的设备产生了好奇。先是求学求知,然后出师搞“研究”,后来传帮带,带出了一批会操作、会维护、会保养、会排故障的通信队伍。
消防员张志涛一聊起董博,脸上满是佩服之情。董博的故事,他说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年,伊犁支队跨区增援“9·13”阿勒泰禾木乡灭火作战。当时火场位置可燃物载量大,火势异常猛烈。
据张志涛介绍,一线指挥员对火场态势判断、一线灭火队员作战状态等作战信息,都得通过战区超短波网,源源不断地传到灭火作战移动纵深指挥平台。所以,灭火救援中的通信保障作用是绝对不能低估的。
董博带命坚守火场中线,保障通信传输。白天大风吹太阳晒,到了夜间气温降至零度,冰火两重天。四周见山不见人,他和队友赵金虎风餐露宿,坚守电台15天,准确地实时地传递着联动上下的每一条信息。
救援队伍根据传递过来的火场气象信息、地理信息、火情态势等,科学部署,快速作战、精准“打击”,征服了张牙舞爪的“火魔”。
年5月夏季,特克斯县包扎墩林区发生火情。
当时董博正驾驶通信保障车在霍城县果子沟林区勘查通信兵野外驻训场地,接到通报后,他立即驱车赶回支队,与队伍一起奔赴火
场。临近火场的最后十几公里,山路陡峭狭窄,左边是悬崖,右边随时有滚石坠落,就连常年进山的老司机也感到胆怯。
驾驶技术也很牛气的董博此时显得小心翼翼,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他一路研判路况,终于顺利把通信保障车开到了火场一线,打开野战通信枢纽,把火场信息及时传出大山。作战指挥员根据掌握的动态,精准指挥灭火作战。漂亮的“战役”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称赞。
董博不仅能干,还喜欢钻研。据张志气涛介绍,董博和队友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集体攻关,实现了电话与一线单兵语音对话,使队伍在遂行任务中能动中通、即时通、全域通,解决了伊犁地区部分山区林区公网覆盖不全,通信保障难度大的问题。
为适应新时代应急救援队伍发展建设需要,董博还先后主动与伊犁州林业局、气象局、地震局进行协调,将林业监控系统、气象信息发布系统和地震预警系统接入支队指挥中心,归纳整理出了伊犁高山林区短波通信数据,实现了通信保障能力全面的提升,赢得驻地单位的表扬。
董博名声大噪。一时间,成了“重量级”的人物。
队友们都开始直呼他:董重量。从“董大拿”到“董重量”,董博每次听了都乐的笑呵呵。
为此,董博又圈“粉”不少。
杨国林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