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介绍
牛谊,资深纪录片导演、摄影师。
摄影作品多次在专业期刊获奖,曾获CCTV年度最佳摄影、中国传媒大学纪录片学院奖、纪录片协会中国龙奖等荣誉。年成立乌鲁木齐候鸟影像制作有限公司。
代表作品:纪录片《杰克卡特的生命》《伊犁河》《马坎和鹰》《新疆是个好地方》《不辞长作新疆人》,参与拍摄《风味人间》第一季;新媒体账号“觅野新疆”。
《流光溢彩》导演手记
从小生活在新疆的我,对新疆无论是人文风光还是美食都有着很浓厚的情感。这次拍摄《新疆滋味》之饮品篇《流光溢彩》,正是对这种情感的释放和表达。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生活的区域,各民族自己的历史文化相互交融、生存智慧相互借鉴,从而产生了很多神奇的美食饮品。
超长的日照时间和干燥的气候,以及冰川雪水的浇灌,使新疆的各种原生食材具有独特性,各民族更善于把这些原生食材加工成美好滋味。
茶,来自内地跨越千里,和丝绸一样从这里传入中亚欧洲。新疆是一个汇聚融合之地,这集片子就是从煮一碗奶茶开始讲起。
只要是生活在新疆,无论哪个民族,奶茶都是他们生活中挥之不去的记忆。
我从小生活在新疆,对奶茶并不陌生。这次我们在天山深处的牧民家里拍摄。这是一对年轻的夫妻和两个孩子的家庭。丈夫每天都去放牧,妻子就留在家里照顾孩子。
在我看来,他们的生活很简单,甚至有点儿乏味,但几天的拍摄相处下来,我慢慢地有点儿羡慕他们的生活。
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没有车水马龙,只有风清云淡、流水潺潺。
丈夫每天到山上辛苦放牧,而能够扫去他一天疲惫的,就是回到家中,抱一抱牙牙学语的孩子,喝一碗妻子亲手为他熬制的奶茶。看到他们简单而快乐的生活,让我对幸福有了新的定义。
时代变迁,人们追求微醺的状态也是追求生活的快乐,而发酵的饮品是最佳体现。不同的民族可以用完全不同的食材,去酿出各种不同美味的发酵饮品。
比如片中柯尔克孜族用塔尔米酿造的孢孜酒。说是酒其实不太准确,它是一种微微发酵的饮品,老少皆宜。
生活在伊犁河畔特克斯县的柯尔克孜族,很早就学会了用塔尔米或者玉米等谷物酿造这种微微发酵的饮品,这是他们在节庆之日或是婚礼上待客的佳品。
纪录片中酿孢孜酒的老人名叫对山拜,11岁起跟家里长辈学酿孢孜酒,至今已酿了50多年。在镜头面前,老人一点都不紧张,看得出是“久经考验”了。
事实上,作为当地最好的酿酒高手,老人已经被包括央视在内的多家媒体采访拍摄过,但他依然认真地对待酿酒的每一个细节,一丝不苟地配合拍摄,不为出名,只为让更多的观众认识本民族的传统佳酿。
▲收割塔尔米的对山拜
酿孢孜酒可以用塔尔米粉,也可以用玉米粉,而且外观差不多,但拍摄时,老人坚持用塔尔米。老人说,塔尔米酿的孢孜酒更有营养,更补身体。
塔尔米学名糜子,原名稷、黍,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五谷”中占据两席。按照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说法:稷与黍,一类二种也。
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稷可作饭,黍可酿酒。稷和黍是同一种作物的两个分支,黏的是黍,不黏的是稷。
如今,国家对主粮种植有补贴,而塔尔米不属于主粮,拿不到补贴,产量又低,所以农民都不愿意种植。
为了寻找酿酒用的塔尔米,我们跟老人一起跑了好几个地方,费了好一番功夫才找到一块不足半亩的塔尔米田。酿孢孜酒还是个体力活儿,在熬制时要不断翻搅,不能煳锅,直到熬熟为止。
对山拜毕竟66岁了,熬到一半时,衣服后背已被汗水湿透。我们另一位编导自告奋勇,要帮老人翻一会儿,结果刚翻搅了二十几下,胳膊就累得酸疼,拿不动铲子了。
00:27孢孜酒酿好后,大家都尝了尝,感觉微微有点酸,毫无酒的辛辣刺激,完全可以当粥喝。牧民们认为,它是一种补血的营养品,对身体有补益作用。也许吧,因为糜子本身就是一味中药材,性味甘、平、微寒、无毒,主治气虚乏力、中暑、头晕、口渴等症。
......
此处省略近字
完整版请阅读由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同名视频书《新疆滋味》
在新疆拍摄纪录片二十多年来,我们从拍野生动物、人文风光、民族风情,再到现在拍的特色美食,我们一直想把新疆以最好的形式传递给更多的人。
拍纪录片虽然辛苦,但我喜欢这个职业,因为在每次拍摄中,我们都会遇到不同的人,了解到不同领域的知识。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我来说,每一次拍摄都是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
特别是这次拍摄《新疆滋味》,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周期拖得有点儿长,但在整个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也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新疆的确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流光溢彩》拍摄团队-候鸟影像
味觉的追求是人类共同的爱好,一杯美好之物滋润着味蕾,传递到每一个毛孔。
生活的味道应该是市井里弄的烟火,真情流露的微醺,应该是满怀爱意的一杯奶茶,还有梦想铸就的流光溢彩。
人生五味杂陈,我们用尽所有味道,表达着各自对生活的理解与热爱。
-END-
本文由“我从新疆来”原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