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拳申遗成功背后的不易60年努力让太极

12月17日,发源于中国的太极拳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时间,太极拳爱好者们激动不已。

在新疆,几乎每个广场、公园的健身场地,都能看到热爱太极拳的人在练拳。近日,记者采访了几位从事太极拳推广几十年的太极拳文化的传播者,了解太极拳这项中华传统文化在新疆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的故事。正是这些因为热爱,默默付出的人,太极拳文化在一代又一代人中,传播,传承,发扬光大。而在太极拳数百年的发展历史中,还有更多值得想要了解太极拳的人们,需要了解的故事和名字。

太极拳源自何处?

何为太极拳?社会大众对太极拳的认知,更像是盲人摸象,要详细了解太极拳,还需要结合体育、武术、历史的专业知识去认知。

太极拳在搜索引擎中的名词解释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简单的来说,太极拳是将有着年以上历史的古人哲学思想和其衍生出的中华传统文化,与有着几百年历史的中华传统武术相结合的一个拳种。其在清末、民国时期被大幅简化,从而得以在国内广泛开展。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更是以武术、文化和全民健身等百花齐放的方式,在全国普及。

关于太极的起源,有三种经过严谨历史科考的说法。

其一,源于宋朝的武当山的道士张三丰。此说法在民间广泛传播,经明末思想家黄宗羲的认可,并由小说家、历史学家、报人金庸先生的多部小说引发传播,而家喻户晓,这是当今中国民间大众的普遍认知。

其二,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此说法,获得了近代众多武术界学者的考证。其中,年时任南京中央国术馆编审处处长唐豪写的《少林与太极》最有代表性,其以事实为根据,明言否认了太极拳源于张三丰为误传。其所依据的事实是,90年前传播最广的陈氏太极和杨氏太极都是源自河南温县陈家沟,时隔近一个世纪,陈氏太极拳和杨氏太极拳,依然是中国流传最广的太极拳种。

其三,太极拳由陈家第九世陈王廷(一年)创编,但不知仿于何人。在年出版的《太极拳研究》中,将太极拳的起源确定在河南温县陈家沟,而这个说法也被官方和习练太极拳的大众所接受,此后的官方论著与教材都以此说法为准,包括《中国大百科全书》。

陈王廷留下的文字这样说道:“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如今老来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陈王廷曾是戚家军的一员,陈式太极拳和戚继光三十二式拳法、南兵拳、内家拳的招式和名称有诸多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部分,基于此可以推断,如今的陈式太极拳是由陈王廷以传统武术为根基,博采众家之精华,结合《黄庭经》中太极阴阳之理,参考中医经络学说的导引、吐纳之术,创造了一套刚柔相济的一种拳种。在明朝,陈王廷曾在山东一带剿匪,名声大震,在清朝,陈氏后人中有很多人以拳师和保镖为职业。这些历史记载,都能看出太极拳原本是有很强的技击性和杀伤力的。

太极拳的传播

对于太极拳的传播,功劳最为突出的是杨露禅(年—年)。他自幼酷爱武术,后到河南陈家沟学习太极拳,学成之后,回到京城,一时间,打遍天下无敌手。随着,向他求学太极拳的人达官贵族以及富家子弟越来越多,他的名气越来越大,他也因地制宜地简化了陈氏太极拳,降低了太极拳原本的技击性和体能要求,突出了太极拳舒筋活络、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特点。杨露禅改创的杨氏太极拳,让太极拳从一种格斗术向文化人的拳术发展,而他本身可以打遍天下的功夫,则来自于陈家沟,非坚韧刻苦、聪颖好学的人学不了。

经过杨氏及其徒孙数十年的传播,太极拳在清末和民国时期,深受文人墨客、达官贵人所喜欢,其文化内涵与理学相通,更受精英阶层所认同。在民间,太极拳以传统武术的一个拳种,也在河南、山东等地广泛传播。年后,太极拳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传统太极拳的发展也因此只在各家族中小范围传播。

中国改革开放后,太极拳文化和围棋一道,都成为中日友好文化交流的纽带,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同志很多次在公开场合介绍太极拳运动的优点,这也让太极拳得以在全国甚至东亚范围广泛传播。地处偏远乡村的陈家沟太极拳被国家各级管理部门所认可,太极拳得以部分还原了本来的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由于太极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种,流派众多,群众基础广泛,因此是中国武术拳种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现在广泛流行于广场和公园的太极拳,实际上是降低了技击性和体能要求的太极拳,很多人称之为“太极操”。虽然,这种称呼看似有贬低之意,实则也是更形象地区分了技击性太极拳和休闲健身型太极拳的巨大区别。两者之间,有着一个巨大的中间地带,这也使得学得些皮毛的马保国(混元太极拳)、太极雷雷(雷公太极)之流,利用营销和炒作模式,最终德不配位,名利双失。而这些中国传统武术界的败类,随着自媒体传播力的高度发达,也造成了“几只老鼠”坏了“包括太极拳在内的中国传统武术在内的这锅汤”的效果。

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形成以来,世代传承,习练者遍布全国各地,并在海外有着广泛传播和传承。太极拳对于习练者的性别、年龄、体质、职业、民族没有限制,通过习练太极拳,人们在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同时,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5届常会将“太极拳”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太极拳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正本清源时代,也将迎来面对多元文化融合与挑战的时代。

太极拳花开天山南北

79岁的自治区太极拳协会顾问方汝楫长期研究传统武术发展史,是新疆唯一一位入选中国当代中华武林百杰名录的武者。方汝楫不仅是传统武术的传人,更是严谨的学者,人民教师,以及包括太极拳在内的传统武术继承和发扬过程中的践行者。他曾著书《天启棍研究》,在各类期刊杂志报纸上发表过很多关于武术和体育相关的文章。

在得知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消息后,方汝楫老先生激动不已:“学拳明理,这是太极拳有别于其他中国武术最为博大精深之处。太极拳的的理论体系比较完备,文化内涵最丰富,理论最完善,科学性最强,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武术。这次巨大的突破,是我们国家很多人奋斗了几十年才取得的进步,十分鼓舞人心。但是,奥运会30多个大项,还没有一个项目是中华民族贡献给奥运会的,希望太极拳在未来能实现这个0的突破。”

通过多年的研究,方汝楫认为,太极拳融合了中华文明的文化精粹和技击性相结合,和其他武术拳种不同,受到了社会中的文化精英群体、军队和民间武术界人士的共同推崇,最终得以健全理论体系,并在近几百年来的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中,在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发扬光大。这次申遗成功不仅仅是太极拳发展史上重大的突破,更是中华武术真正意义上,破除文化隔阂壁垒,被世界所认同的重要突破。但是,中国太极拳的发展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能在世界范畴被全世界所认同,还需要中国各界的一起努力。

“据记载,上世纪初,新疆就有人习练太极拳了,当时的省立中学(现乌鲁木齐市一中)和新疆师范的学生表演了太极拳,让观众耳目一新。”方汝楫说,年,新疆著名书法家王子钝代表新疆参加全国第一届运动会,表演了太极拳,受到好评,这也是有文字记载的,新疆的太极拳习练者第一次在全国盛会上的公开亮相的记录。

年,新疆太极拳协会成立,成为全国最早一批成立的省区市级太极拳协会。

对于,新疆太极拳发展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陈全胜。陈全胜出生在太极拳的发源地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村,拜师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国家武术高级教练陈正雷。虽然历经生活的磨砺,但是师父陈正雷曾嘱咐他的那句话,他一直没有忘:“你是陈家沟人,家人都在新疆,你不妨到新疆开武馆,让陈氏太极拳在全国各地都能开枝散叶。”31年后,已经50岁的陈全胜,以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自治区太极拳协会副会长陈全胜身份回忆当初在乌鲁木齐推广太极拳的情形依然心情澎湃。

陈全胜

年,中国陈家沟太极拳馆新疆分馆在乌鲁木齐市正式开馆,陈全胜出任馆长,开始以拳馆为基地推广普及陈氏太极拳。他在红山体育馆和新疆体育中心设立了两家武馆,武馆不仅教授太极拳,还教授其他武术拳种,学员有四五岁的儿童,也有年逾七旬的老者,更有众多中青年人前来学拳。15年来,陈全胜的拳馆义务教习的拳友有数千人,会员也有上千人。

“起初,学拳的人寥寥无几。”陈全胜说,当时,太极拳在市民眼中更像是一种老年健身活动,对年轻人强身健体的功效和自卫防守的技击性却知之甚少。

为了推广太极拳,陈全胜和馆里的十几名教练每天5点起床,在乌鲁木齐市各大公园和广场义务教拳,下午则去高校推广,一年多后,陈全胜结识了数以千计的晨练者和武术爱好者,太极拳逐步被市民接受。

但这些并没带来收益,场地费、教练费让拳馆入不敷出。“家里的出租车和房子都卖了,家人也不太理解。”陈全胜说,幸而,身边很多像方汝楫老师,还有其他的武术界人士和太极拳爱好者慷慨解囊帮他周转,度过了艰难时光。

看到陈全胜的成功,很多在陈家沟学过拳的人也相继在新疆开办武馆,这些人也为太极拳在新疆开枝散叶做出了一定贡献。

“到上世纪末,太极拳在新疆的发展达到了高峰,年,自治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庆典上,人民广场上演了气势磅礴的‘万人太极拳集体表演’,特别震撼。”时隔20多年,方汝楫说起这事,言语中还是充满喜悦和激动之情。

新疆群众体育的领头羊

进入21世纪,在自治区体育局、自治区体育总会的指导下,新疆太极拳的发展迎来了新阶段。

“年6月,乌鲁木齐举办了太极拳国际邀请赛,来自日本、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97支代表队,名运动员参加,一时间,乌鲁木齐成为太极拳爱好者的聚集地。”朱明说。

朱明在教大家练习太极拳

近几年来,新疆组织了“万人唱国歌·练太极”、“居家云健身运动汇”、线上全民太极拳视频大赛等活动,吸引了全疆乃至全国太极拳爱好者参与。而太极拳早已走进千家万户。

在莎车县太极拳的“发源地”塔尕尔其乡23村,无论是在村文化广场、田间地头还是村民自家院落里,常常能看到身着白色、粉色太极服的村民打太极拳,不少是年轻小伙和姑娘。

这里的“太极热”始自年,当时的自治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总队驻莎车县塔尕尔其乡23村“访惠聚”工作队副队长党金海便是一个太极拳爱好者。

刚驻村时,他每天清晨都会在村委会的院子里练习太极拳。“有些村民在村委会看到我在打拳,特别好奇,还有人悄悄模仿我的动作,我就招呼他们过来一起学。”党金海说。

起初跟着党金海学的只有两三个村民,但他一点也不马虎,不仅每天花两个小时教授一招一式,同时还会讲解太极文化精神,增强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

“我跟着练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的精气神变好了,现在每天不打几遍就全身不舒服。”村民努尔麦麦提·依明说。慢慢地,来学太极拳的村民越来越多。

太极拳集体表演

“有外地人来村里玩,看到我们在打太极,说感觉就像是个武林高手云集的村子。”村民亚森·艾麦尔笑着说,还有人直接把他们村叫“太极村”。

“现在我接了党老师的班,在村里教别的村民打拳,今后我要带动身边的人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学习太极拳。”努尔麦麦提说。

虽然,门派不同,理念不同,新疆太极拳协会多年来,一直默默地,不求回报的为太极拳的普及推广做出着巨大贡献,让太极拳以全民健身、比赛竞技和传统武术传承三条道路得以健康发展。据自治区太极拳协会副主席朱明介绍,目前协会在全疆各地州都有独立的分支机构,全疆注册会员就有2万多人,仅乌鲁木齐市就有会员人以上,是新疆所有体育运动协会中会员最多的。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今年5月,自治区体育局以巴楚县、伽师县的17个村为试点单位,推选出太极拳、健身操、广场舞作为试点推广体育项目,反响特别好,我们帮助培养了30多名乡村教练,7月我再去当地时,发现他们村与村之间也开始举办太极拳比赛,有多名参赛选手。”朱明说,

12月19日,为庆祝太极拳申遗成功,在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银川路片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群爱好者正在表演太极拳,一招一式、一拳一脚,尽显功底。

“我听说太极拳已经申遗成功了,我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我练太极拳20多年了,跟着社区参加了太极拳相关的表演上百场,今后,我们要创作太极拳相关的更多更好的作品去表演,让更多人爱上太极拳。”太极拳爱好者张钧说。

12月21日,在特克斯县第一中学,近余名学生正在习练太极拳,这是他们每天课间都会进行的一项健身活动。

学生阿迪巴·巴合提尔是班里的太极拳高手,一招一式打的有模有样。因为喜爱打太极拳,她经常当“领拳人”带领班里的同学们一起练习。

“以前我也不理解为何要学习这项‘老年人的运动’,但是接触后发现太极拳十分深奥且有趣,现在申遗成功了,作为一名青少年,我认为继承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阿迪巴说。

目前,特克斯县已在36所学校、26个教学点增设太极拳教学课程,让学生们在强身健体的过程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太极拳对于习练者的性别、年龄、体质、职业、民族没有限制,通过习练太极拳,人们在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同时,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方汝楫说,太极拳申遗成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太极拳及太极文化,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才是更重要的。

“回想起,30年来跟着老师学习太极拳,每天坚持习练太极拳,参加全疆、全国比赛、表演活动时的情景,就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激动不已。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太极拳博大精深,六次申遗,十二年等待,终成正果,这是我们太极人的骄傲,但同时也赋予了我们更高的要求,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发扬太极文化,用行动支持文化润疆,让太极之花开遍天山南北。”常年在昌吉州推广太极拳自治区太极拳协会顾问董国信感慨地说。

太极拳申遗成功是件振奋人心的好事,朱明告诉记者明年协会将继续开展“下基层”巡回培训服务把太极拳送到田间地头。酒越醇越珍贵,借着申遗成功的春风,太极拳这项能伴随人一生并能带给人身心健康和快乐的低门槛运动,在新疆、在中国、在亚洲、在世界都将走得更远。

文黄兴刘萌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2022.html